有机定制合成网

上海凯康镁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:021-51009326 化合物定制询价
专注化合物定制合成服务

北化工何静教授:纳米Ni催化乙醇转化同时构筑C-C/C-N键

▲第一作者:张健;通讯作者:何静

通讯单位:北京化工大学

论文DOI:10.1021/acscatal.9b0324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全文速览

饱和含 N 杂环化合物是构成生物活性药物和天然产物的核心架构。目前,饱和含 N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主要由不饱和 C=C/C=N 键加氢或贵金属配合物均相催化 C-C 或 C-N 键构建。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绿色、高效合成饱和含 N 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及催化体系。本工作设计了一种负载型纳米 Ni 催化剂,同时构筑 C-C/C-N 键,Ni和 Niδ+ 协同催化乙醇和 2-氨基苄醇高效转化为 1,2,3,4-四氢喹啉(THQ)及其衍生物。


背景介绍

乙醇可广泛来源于化石资源和生物质资源:既可由乙烯水合制得,也可通过生物质发酵获得,还可由天然气一步转化直接合成或经由二甲醚、醋酸酯或草酸酯等路线合成。与明星分子甲醇相比,乙醇分子中化学键更加丰富,其既可直接进行 C-C 加成或羰基插入转化为高值化学品,也可经由乙醛进行丰富的化学转化,乙醇转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,而且可延长产业链,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,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。


C-N 键构建是制备含 N 化合物的重要途径。2016 年,Min Zhang 教授(Org. Lett. 2016, 18, 724−727) 报道了在外加液体碱条件下,均相 Ru 配合物催化醇和胺基醇同时构建 C-C/C-N 键,为高效构建 C-N 键提供了新方法,同时也为乙醇分子的转化利用指明了新方向。


研究出发点

催化醇和胺基醇转化同时构建 C-C/C-N 键包含醇脱氢、醛氨/aldol 双重交叉缩合、氢转移过程,因此不仅要求催化剂同时具有金属催化中心和酸碱催化中心,同时还要求金属催化与酸碱催化之间协同作用。对此,本工作提出同时具有酸碱中心的复合氧化物负载Ni催化剂,以实现 C-C/C-N 键的同时构建。但如何有效控制催化剂结构又是一个挑战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(LDHs) 以其主体层板化学组成可调、组成层板的金属元素以原子水平高度分散、层状结构拓扑转变形成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(LDO) 等特点,成为氧化物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良好前驱体。


因此,本工作以 NiAl-LDHs 为前体,设计制备了 NiAl-LDO 负载纳米 Ni 催化剂(Ni-NiAl-LDO)。纳米 Ni 颗粒为脱氢和氢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金属催化活性位点,NiAl-LDO 为醛氨/aldol 双重交叉缩合提供了足够的酸碱催化活性位,因此实现了无需外加液体碱及氢气条件下 C-C/C-N键的同时构建,Ni-NiAl-LDO 催化伯醇和 2-氨基苄醇有效转化为 THQ 及其衍生物。研究结果发表在 ACS Catal. (DOI: 10.1021/acscatal.9b03245)上,第一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的博士生张健,通讯作者为何静教授。 


图文解析

a.催化剂制备与性能

首先,通过 Ni/Al 比为 2.0 的 NiAl-LDHs 在还原气氛下的拓扑转变得到了 Ni 颗粒为 5.0 nm、暴露 Ni(111)晶面的 Ni-NiAl-LDO。应用于乙醇和 2-氨基苄醇反应中,120 oC,反应22h,以 96 %的收率得到了 THQ 。通过监控反应历程发现,2-氨基苄醇可以很快脱氢形成2-氨基苯甲醛,2-氨基苯甲醛是重要的中间体(图1,a)。


表面上看,2-氨基苯甲醛的转化控制着该反应的进行,但实际上,2-氨基苯甲醛的转化不仅受自身与乙醛双重交叉缩合的影响,而且受乙醇脱氢生成乙醛速率的影响。因此我们以乙醛代替乙醇,与 2-氨基苄醇反应,发现 2-氨基苄醇在 1h 内即可完全转化为 1,2-二氢喹啉,且反应过程没有检测到 2-氨基苯甲醛和喹啉的产生(图1,b),这说明 2-氨基苯甲醛与乙醛的交叉缩合以及氢转移均可很快进行。因此可以断定,乙醇脱氢形成乙醛为速率控制步骤。


同时还可发现,仅在乙醇和 2-氨基苯甲醇的反应初期检测到痕量的喹啉(图1,a),这一方面说明反应历程经过喹啉中间体,另一方面说明纳米Ni具备良好的氢转移能力,形成的喹啉很快加氢形成目标产物THQ。为此,我们进一步对反应气氛进行了调控,将反应气氛由自然气氛调整为氧气气氛,抑制氢转移,发现产物停留在喹啉,反应 24 h,以 78 %的收率得到喹啉。


▲Figure1. Time course for the reaction between (a) 2-amino benzyl alcohol and ethanol and (b) 2-amino benzyl alcohol and acetaldehyde on 5.0nmNi-NiAl-LDO at 120 °C under an Ar atmosphere. The insert in (b) shows an enlarged view of the reaction profile within 1 h.


b粒径效应及本质

随后,我们通过调控 NiAl-LDHs 的 Ni/Al 比及焙烧还原时间调控了 Ni 颗粒尺寸,得到了 Ni 颗粒粒径尺寸分别为 3.0、5.0、5.6、6.4 和 7.8 nm,均暴露 Ni(111) 晶面且酸碱性相近的 Ni-NiAl-LDO(图2)。将2-氨基苯甲醇脱氢、双重交叉缩合和 THQ 产生速率与纳米 Ni 粒径相关联,发现了明显的 Ni 粒径效应,即随着 Ni 粒径降低到 3.0 nm, THQ 生成速率明显提升;而对于 2-氨基苄醇脱氢,Ni 粒径低于 6.0 nm 时,其速率即有所提升(图3,a)。


▲Figure 2. TEM images, HRTEM images,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metallicNiparticleforNi-NiAl-LDO prepared by calcination under H2 atmosphere at 400 oCof(a) Ni1.08Al-LDHs for 1 min, (b) Ni2.01Al-LDHs for 1h, (c) Ni2.98Al-LDHs for 1.5h,(d) Ni3.97Al-LDHs for 2.0h, and (e) Ni5.03Al-LDHs for 2.5 h.

  

▲Figure3.(a) Profiles of turnover or product frequency as a function of Ni particle size. (b) ProfilesofNiδ+/Ni0 as a function of Ni particle size. (c) Conversion rate for 2-amino benzyl alcohol/2-amino benzaldehyde and formation rate for THQ vs the ratio ofsurfaceNid+ to Ni0.


为了探究 Ni 粒径效应的本质,对Ni粒径不同的 Ni-NiAl-LDO 进行了准原位 XPS 表征,发现 Ni 颗粒表面除了存在 Ni位之外,还存在表界面 Niδ+,并且随着Ni粒径的降低, Niδ+/Ni比例增高(图3,b)。因此我们推测可能是表界面 Niδ+ 与表面 Ni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促进了反应的进行。


为验证这一推测,我们进一步对 Ni 粒径为 5.0 nm 的 Ni-NiAl-LDO 进行了氧气处理,将部分表面 Ni转化成 Niδ+。发现随着适当量的 Ni氧化成 Niδ+,催化性能明显提升,但是过量的 Ni氧化成 Niδ+ 反而不利于反应的进行(图3,c),说明 Niδ+ 与 Ni协同催化醇脱氢。


原位红外光谱能够实时有效地获得反应物在活性中心上的活化模式,从而揭示反应机理。因此,我们选取乙醇作为探针分子,进行了原位红外表征(图4),探究 Niδ+与 Ni之间的协同。发现 NiAl-LDO 或者Niδ+位可以活化乙醇的 O-H 键形成乙氧基,Ni断裂乙氧基中的 α-C-H 键形成 Ni-H(1597-1625 cm-1) 和 acetate(1419-1424 cm-1) (图4, a-e)。随着粒径增大,Niδ+/Ni比例降低,acetate 峰强度降低(图4,a-c)。而将部分 Ni转化成 Niδ+, acetate 峰强度又明显提升(图4,d),表明 Niδ+/Ni比例增加,乙醇脱氢性能提升,但是过少的 Ni位反而不利于α-C-H断裂,acetate峰强度降低(图4,e)。由此可以得出:Niδ+ 和 Ni两者协同完成乙醇脱氢过程,即 Niδ+ 负责活化 O-H 键形成乙氧基,Ni负责断裂 α-C-H 键。吸附在 Ni位上的 H 可以有效释放,完成氢转移,部分表面 Ni转化成 Niδ+ 不影响氢转移(图5)。


▲Figure 4. OperandoFT-IR spectra recorded during the reaction of adsorbed ethanol at 120 °C under vacuum conditions for (a) 3.0nmNi-NiAl-LDO, (b) 5.0nmNi-NiAl-LDO, (c) 7.8nmNi-NiAl-LDO, and 5.0nmNi-NiAl-LDO treated with (d) 2mLand (e) 12mLof O2. (f) The intensity ratio of acetyl (1576 cm-1) to type I ethoxy (1070-1073 cm-1) absorption on Nid+ sites as a function of time. Ethanol activation models are shownin the inserts. The red, blue, green, white, gray-blue, and gray spheres and the red dotted circle represent the O, Nid+, Ni2+, H, Ni0, C, and O vacancies, respectively.


▲Figure 5H2-TPDprofilesfor 5.0nmNi-NiAl-LDO before (a)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2mL(b) or 12mL (c) of O2 and (d) on NiAl-LDO.


c底物拓展

将 5.0 nm 的 Ni-NiAl-LDO 催化剂应用于其它长链醇或者取代的 2-氨基苄醇中,均取得了很好的 THQ 收率(表1)。




总结与展望
通过调控纳米 Ni 催化剂 Ni 颗粒表面 Niδ+ 与 Ni协同效应,成功实现了无外加液体碱和氢气条件下的 C-C/C-N 键同时构筑。根据该工作的研究发现,单原子 Ni 或者团簇可能具有更好的脱氢和转移加氢的能力。其次,在该工作中,NiAl-LDO 表面上的碱性和酸性位点足以催化缩合反应形成 C=N/C=C 键。然而,为了进一步衍生生成 N-烷基化的 THQ,对于催化剂载体表面的碱性或酸性位点的调控可能更具挑战性。因此,开发单原子 Ni 或者团簇并结合适当的酸度和碱性来制备 N-烷基化 THQ 值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。


作者介绍
通讯作者:何静,女,北京化工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化学学院院长。分别于 1984 和 1991 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,1999 年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作为(高级)访问学者分别于 1996、2003 和 2006 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、英国牛津大学、德国马普煤化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。2002 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称号,同年入选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;2004 年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;2010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;研究方向为:纳米催化与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、单原子催化与化石资源清洁利用、多相不对称催化与手性分子绿色合成、外场(光、电)协同与催化机理:在 J Catal、AIChE J、Angew Chem Int Ed、ACS Catal、Chem Eur J 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80 篇;以第一发明人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1 件、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3 件;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;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。

第一作者:张健,男,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。2011 年于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。2013 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何静教授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,2015 年转为博士研究生,2019 年赴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合培养。主要研究方向:生物质产氢、乙醇转化、合成气转化催化剂原位表征:在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、ACS Catal 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。


有机定制合成网 » 北化工何静教授:纳米Ni催化乙醇转化同时构筑C-C/C-N键

咨询化合物定制合成与纳米材料 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

咨询定制合成 购买化合物产品
在线营销
live chat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534597 Second.